WFU

2018年7月7日 星期六

高雄推薦美真集整形醫美/林明德醫師/割雙眼皮:為何診所手術前,院長都要求護理人員準備各項細節?



往常一接近暑假,FB都是好友出遊的po文,洗滿了版。在我的行業中,這假期也是最常被安排手術的時間。忙起來,跑上跑下,這時刀與刀之間的流程銜接,更為重要。

星期六一早到診所,只聽到同事們上下樓梯急促的腳步聲,繁忙的事前準備,讓大家在櫃台碰面也無法寒暄幾句。因為院長絕不允許開刀房的治療流程有任何的瑕疵,我們得再次檢查每個環節。

一切準備就緒,就啟動執行模式。


第一次開刀房

對於當時實習的我來說,人生第一次進去開刀房是個很特別的經驗。民國84年,我在大醫院實習整整一年,記得當時開刀房是我第五站實習,它與平常科別不同,環境不同、空間不同、溫度不同、氛圍不同、壓力相對更加不同。

第一天環境介紹,前三天學習接病人與「觀」刀,第四天學包、備器械與消毒。第六天就得記下所有流程,硬著頭皮上手術台。當時,上手術台幫忙時,除了抖還是抖,甚至心裡出現抱怨聲,埋怨為何護理人員要做的細節這麼多。

難道手術前、中、後就不能挑一個流程學就好?不能單純跟刀?單純只做洗器械?而其他的細項準備難道就不能由別人來執行嗎?這些答案,終於從九年醫療教育經驗中,找到了。現在就來分享我體會到答案中「手術連貫照護」的重要觀點。


掌握前中後

手術的每個環節(排除體質因素),是掌握術後結果的重要關鍵。
從問診到照護,所觀察到的任何線索,都是預防與治療務必考量的關鍵。你如果問我,在一個重要手術中,要如何才能「觀察」到這些關鍵?答案只有「全程的接觸與服務」。
人往往從第一眼的接觸開始,就會啟動觀察能力,觀察對方的長相,觀察對方的特質,還有觀察對方的個性。
同理的,醫療的接觸也是如此。從建立資料、協助問診、陪伴手術到術後照護,唯獨參與其中,才有機會觀察。

有了觀察才能掌握變化,也才能判斷出後續的適當處理方式。


觀察相關性

「事事有因果,前後皆相關。」


做人有因果,做事有因果,傷口也一樣有因果。在治療中,我們最常遇見的狀況是「無法100%預期的人體變化」,任何組織結構多變,視覺評估只是其中的評估方式之一,接下來的任何過程,都是一個步驟接下一個步驟,每個判別與決定,都是需要觀察當下狀況,再以專業、經驗來執行。

不同程序的接待,才有機會發現與治療相關的原因。假設,做同樣手術的二個人,第一個,從頭到尾,就由你接待問診、做術前準備到陪伴上手術台 ; 第二個,是上了手術台才是初次見面。針對以上敘述,哪一個的身體狀況你能瞭如指掌,而對他的術後照護更有把握? 答案是「第一個!」

而要把第一個案例流程做到好,並不簡單,必須要具備「觀察動機和敏銳」,缺了這兩點,就算有參與也沒用。
動機和敏銳度建議從生活習慣中做起,養成對周遭的人事物有好奇心與主動性,持續這個習慣一定有利增加自我的功力。


學會一條龍

一條龍的團隊,是我們理念。意思是指治療過程皆堅守「連貫照護」原則。從頭到尾團隊都必須清楚的了解問題、了解需求、了解專業與技術。但這樣的過程不會增加團隊負擔嗎?當然會!但這是信念,必須堅持!

我們必須不斷持續「團隊交班、互助、觀察敏銳」的訓練,並參與客人經歷的每個步驟,瞭解他的體況與需求,產生彼此熟悉的安全感。少了這些,一條龍將不存在,只剩口號。



如果你是護理師,請給自己多點機會參與病人的每個階段,如果你是護理系的學生,請從實習的魔鬼訓練中,加強自己的能力,不抱怨、多主動,有天你將變強大。